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> 生命教育十堂課 未來醫師從人我看其情緒管理

教育人文

字級

生命教育十堂課 未來醫師從人我看其情緒管理

【人間社 黃思維 台北報導】 2024-11-29
「面對壓力時,你選擇壓抑還是面對?」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祥和分會舉辦生命教育十堂課講座,11月28日邀請國際佛光會青年總團妙慧講師陳彥霖,在台北醫學大學誠樸廳主講「從人我看其情緒管理」,闡述如何以高EQ面對生活、職場及周遭環境帶來的負能量,現場老師、義工、服務員及參與同學,共計120人聆聽。

「生活上有哪些事情,讓你感到情緒失控?」陳彥霖說明,學生往往面臨考試壓力,連續的模擬考及期末考無法好好喘息;病人情境,在臨床實習遇到狀況手足無措;同儕競爭,別人表現更好時產生自我懷疑;家庭期待,要符合家人期望。當壓力襲來,不需要怪罪自己、怪罪工作,更不用選擇迴避,懂得接納負面情緒,才可以創造雙贏的和諧。

陳彥霖以自身阿嬤的臨終照顧為例,身為安寧護理師的他,首先要面對家族長輩的不理解–放棄插管選擇安寧;至親將彌留的悲痛,也不能流露臉上。當這些不好的情緒不斷衝擊,陳彥霖決定「接納情緒」,而「接納情緒」不表示停止關懷或不關心,也不是改變他人或責怪他人,它意味著自己從自然的因緣中學習,允許別人去面對事情的真相。接納情緒後,允許悲傷,讓愛呈現。

「情緒來時,善用『停、看、聽』三妙招。」新冠疫情爆發初期,疫苗施打一劑難求,醫護人員24小時全副武裝,幾乎沒有休息時間,還要直接面對民眾抱怨連連。但陳彥霖沒有因這些難處升起惆悵,反而「停」下來冷靜思考,試著「看」到他人內心的需求,聆「聽」適當的反饋。專業之外,加一份情緒管理的力量,學會看見自己的情緒、接納它、調整它,才能用最好的狀態面對病患與未來的挑戰。

除了智慧的展現,陳彥霖也以「助人為樂」鼓勵同學,做好事幫助他人帶來的影響,能讓人心情變好,變得更樂觀、正面,自己變成樂觀者,還能進一步幫助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態度,進而刺激他人助人,帶動快樂循環。「懂專業的人很多但能讓專業帶著溫度的人,才真正不可替代。」

同學回饋表示深受啟發,有人意識到情緒並非外界的單一反應,而是我們内在思惟模式的結果,如何在壓力或衝突中保持冷靜並學會換位思考,是一個重要的學習。有人認為情緒管理,不僅對提升個人智力,對改善人際關係和提升工作效率也極具意義。
12345678910第1 / 417頁
追蹤我們